仅限内部使用
银企动态及主经纪商

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动态

化解表外业务风险,银保监会将四大类业务差异化监管

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12月2日,银保监会制定发布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纳入统一监管。

《办法》将表外业务划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四大类,并要求商业银行准确识别、评估和缓释各类表外业务风险。其中,在第十六条提出“风险限额”要求,第三十三条提出“减值准备”和“风险准备金”等要求。

 

《办法》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监管制度,按照全覆盖原则,将所有表外业务统一纳入监管,应关注其带来的业务影响。

 

银保监会: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准备纳入所有者权益项下

12月9日,为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促进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进行修订,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

本次修订将国别风险准备计提范围限定为中等、较高和高国别风险暴露,计提比例设定为5%、15%、40%。此次修订明确国别风险准备计提范围包含未提取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与财政部相关规定保持一致,并要求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表外项目信用转换系数进行折算后计提。《办法》同时明确监管机构可根据国别风险变化情况、银行经营管理情况等对上述比例作出调整。

 

修订《指引》是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弥补制度短板,防范金融风险,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国际化进程中提升竞争力和强化风险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银行理财市场再掀自购潮

12月12日,近期已至少有3家理财公司通过自有资金购买旗下理财产品,部分公司还有望投入更多资金购买旗下产品。自购旗下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与投资者共进退;另一方面,理财产品确实到了适合“入手”的时机。

自购产品是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常用的举措,旨在与投资者共进退,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对于理财公司出手自购,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滑有关,管理人需要通过一些途径来安抚投资者,自购既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韧性的信心,也是基于对自身投研能力、管理能力的信心。

 

近期,银行理财市场的赎回压力受到关注。由于银行理财市场体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债券市场和其他资管子行业,需关注相关客户情况。

 

多家银行有上市消息传来

近日,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湖北银行A股IPO申请材料已于日前被证监会接收。11月4日,湖北银行对外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湖北银行本次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25.37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2021年4月,该行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上市辅导程序。

湖北省内的另一家城商行汉口银行的上市消息也不断传来。汉口银行官网披露信息显示,该行今年10月份召开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包括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并上市、上市后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等一揽子关于A股IPO的议案被审议通过。

另据采招网信息显示,潍坊银行日前公开选聘招标首次公开募股项目保荐人及整体协调人、香港及境内法律服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等。潍坊银行成立于1997年8月,2018年完成股权结构优化成为地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最新资产规模超2200亿元,实际控制人系潍坊市政府。其中,潍坊城投集团于今年11月获批增持潍坊银行约3.5亿股股份,增持后持股比例为19.5%。

 

从近期披露的情况来看,谋划上市的银行以地方中小银行为主,可关注潜在业务合作机会。

 

辽宁省农商行拟组建

2022年11月26日,辽宁省农商行筹建小组发布公告称,沈阳农商行与30家农信联社拟组建辽宁省农商行。公告称,同意成立并授权辽宁省农商行筹建工作小组专职专责推进组建辽宁省农商行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聘请中介机构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处置净资产等工作,以及办理辽宁省农商行组建相关的其他事项。

截至目前,沈阳农商行已与30家农信联社分别完成内部公司治理程序,审议通过了相关事项并形成决议,现对外公告。公告期60天,自2022年11月26日起至2023年1月24日止。

公告表示,沈阳农商行原股东股份、30家农信联社原社员股金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等原则处置。沈阳农商行及30家农信联社所有债权及债务均由组建后的辽宁省农商行承接,且自清产核资基准日至辽宁省农商行开业期间(即2022年9月30日至开业日)的经营损益,由成立后的辽宁省农商行全体股东共享承担。

而本次省级农商行的组建,更多是疫情影响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农村中小银行化险改革、抱团取暖谋求破局的新出入。省级农商行的加速推进,意味着进一步壮大地方农信机构实力、提升农信机构的规模效应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是为进一步深化省联社改革铺路搭桥。

本次辽宁省农商行的组建将极大优化省联社下辖农合机构的管理结构,由“市(县)级农商行-县级信用社”的结构转变为“省市(县)级全域农商行”。这也意味着,辽宁省农信改制农商行的任务也随之完成。农信机构改制不仅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打造金融强市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2022年1月,银保监会召开工作会议再次指出,要“一省一策”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这也是继去年首次提出“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之后,监管部门再次将“省联社改革”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已率先成为改革的探路者,就在同日,浙江省农信联社的改制方案也已正式落地——将省联社改制为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这也是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的“第一单”。

当前,市场上较为认可的省联社改革模式共分四种: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统一法人的农商银行、改制金融控股公司和转型金融服务公司。从股权关系上划分,统一法人和金融控股公司属于自上而下参股,金融服务公司和联合银行属于自下而上参股。总的来看,金融控股公司和联合银行两种模式由于改革成本相对较小,实操性相对较强,现已成为多数省份倾向于实践的改革路径。

(一)联合银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

(二)统一法人银行-北京、上海等直辖市

(三)金融控股公司-宁夏黄河农商行和陕西秦农农商行

(四)金融服务公司

在金融服务公司模式下,省联社将退出行政管理,单纯转型成为农信社及农商行提供战略咨询、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建设的供应平台。

 

关注不同区域省联社改革进程。进一步市场化运作后,相关业务的推进亦可展开。

 

 

企业客户动态

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科创板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迎修订

12月30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修订并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具体来看,本次修订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增加符合条件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豁免适用科创属性关于营业收入指标的规定,二是修订科创属性发明专利指标和情形的表述,三是细化完善附件中对发行人专项说明、保荐机构专项意见的具体要求。

上交所表示,此次修订是为了进一步明确科创板定位把握标准,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引导和规范发行人申报和保荐机构推荐工作,促进科创板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据悉,本次修订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市场发展状况和审核实践作了进一步优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是增加符合条件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豁免适用科创属性关于营业收入指标的规定。根据《指引》修订,明确按照《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则申报科创板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可参照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科创板的企业,豁免适用营业收入相关指标,为有意愿登陆科创板的已境外上市红筹试点企业确立科创属性指标的适用规则。

二是修订科创属性发明专利指标和情形的表述。根据《指引》修订,将科创属性发明专利指标“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的表述修改为“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将发明专利例外情形“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的表述修改为“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使相关发明专利要求能够更准确地适用于无营业收入的企业。

三是细化完善附件中对发行人专项说明、保荐机构专项意见的具体要求。结合科创属性审核实践经验,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判断的需要,按照符合科创板支持方向、符合科技创新行业领域要求、符合科创属性相关指标或情形等维度,对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的自我评估和保荐机构的专项核查意见作出了细化和具体要求。

 

设立科创板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改革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科技战略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对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需要通过持续改革创新,发挥资本市场优势,更好地服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需求,引导优质资源进一步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

本次《暂行规定》修订,是在总结前期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科创板申报及推荐工作要求的明确和强化,加强上市标准与板块定位规则的配套衔接、保持立法逻辑一致,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按照科创属性“实质重于形式”评价原则强化综合研判和审核把关,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好科创板定位。

 

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重点要把握5个方面。

一是完善税费支持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明年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将面临困难,对于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

二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财力保障。

多位专家认为,明年财政支出力度将更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预计明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将设定在3.0%左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可能需要赤字率调升至3.20%或以上水平;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可以设定在3.5万亿元以上,持续发挥基建投资对需求扩张的推动作用。

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提高支出效率。

四是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2023年,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关注政策的推进进度,重点关注相关行业。

 

 

资本中介动态

上海100亿超级S基金来了

据悉,上海引领接力行健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近日完成设立登记,标志着上海引领股权接力基金(简称:S基金)运营工作正式全面启动。值得一提的是,该S基金管理人由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孚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首期30亿元,主要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消费服务等行业开展投资。这也是近期国资主导的最大S基金之一。

回顾过去一年,北京和上海不约而同地在S基金上全面发力,背后的历史大背景是中国创投行业经历二十余年爆发式增长,折叠在其中的资金总量之大超乎想象,如今随着大批基金到期,大量LP排队等待退出,这当中也包含了政府引导基金。为此,我们看到中国从南到北都开始了S基金探索。这是中国创投历史崭新一页。

具体来看,该S基金将主要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消费服务等行业开展投资。此外,为了满足相关监管规定以及基金潜在合作伙伴的投资意向,拟分别设立联接基金、主基金以及其他平行基金和专项基金。目前合伙人认缴出资金额为6.031亿元,其中上海国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30000万元,认缴出资占比49.74%;上海浦东引领区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认缴出资额20000万元,认缴出资占比33.16%;优宁维认缴出资额5000万元,认缴出资占比8.29%;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认缴出资额5000万元,认缴出资占比8.29%;观芮企业管理咨询(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出资额200万元;上海孚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GP)认缴出资额10万元,认缴出资占比0.02%;上海东鑫恒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GP)认缴出资额100万元,认缴出资占比0.17%。

该S基金存续期限为8年,退出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基金直接出让被投资载体份额或资产实现退出;2、被投资载体解散、清算后,基金就被投资载体的财产获得分配。

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共累计设立2050支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约12.82万亿元人民币,已认缴规模约6.39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政府引导基金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人民币LP群体。

我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估值方法论与实践研究尚未在市场中形成相对统一的规范标准,影响价格认定与交易达成。清科研究中心调研统计,93.8%的机构认为资产定价是S交易的重点和难点,缺乏政策指导、实践经验和竞价机制是我国S交易市场未形成统一估值标准的主要原因。“中国S市场正处于蓬勃向上的初期发展阶段,但距离建立起成熟、稳定、透明、高效的市场体系,还有漫长且曲折的征程。”

 

证券公司对企业的资产定价功能,将在S交易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搭建S基金流通平台。

 

中国人寿出资百亿基金投资清洁能源

中国人寿总规模100亿元的国寿金石华舆风光股权投资基金,已完成基金设立和首笔出资,将主要投资于中车集团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该基金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任有限合伙人,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受托人,国寿投资公司所属国寿金石公司担任管理人。

该基金的设立,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优势,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2022年11月,中国人寿与中车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本次基金设立打下良好合作基础。

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人寿服务实体经济直接投资存量规模超3.85万亿元,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500亿元,切实担负稳定发展责任,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践行绿色投资理念,在资本市场有效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的表率作用。

近年来,中国人寿服务实体经济投资动作频频。例如,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中国人寿-云南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计划”,创新“央地协同发展”模式;向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增资19.9亿元,注入资金源头活水,加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国寿投资公司携手中国中铁发起设立总规模达300亿元的国寿铁工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工程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发起设立国寿科创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布局新能源、先进制造、算法科技、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新兴行业,已成功投资小度科技、海尔卡奥斯、硅基仿生、瀚博半导体、清陶能源、高景太阳能、拉普拉斯等10个行业龙头企业,支持国家科技创新。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绿色投资全面引领行业,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不仅战略性投资华电福新、青海黄河水电等一大批清洁能源重大项目,还制定印发业内首个《ESG/绿色投资基本指导规则》,创新构建ESG投资首只债券、权益指数,推出业内首只渠道代销ESG保险资管产品,发起设立国内首只经绿色认证的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初步构建出一整套完备的绿色投资体系。

下一步,中国人寿与中车集团将充分发挥双方在资金端与产业端的优势,实现央企强强联合,共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国寿、人保、太保等险资对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力度持续极大。

 

 

机构交易动态

增量提质是央企价值重估的两大底层逻辑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从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助推央企进行专业化整合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三方面做好新一轮央企综合服务。该计划颇受市场关注。这是监管机构首次明确提出“央企价值重估”,也是对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要求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和国有上市公司要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等内容的具体描述。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从试点混改到《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央企已经进入到兼顾“内在价值创造”与“市场价值实现”的新阶段。而考虑到当前央企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具备重塑空间。

回顾央企改革历史,从混改试点到《方案》落地,央企已由“苦练内功”走上估值重塑之路。在混改试点阶段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阶段间,央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而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临近收官之际,国资委又在2022年5月27日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作为央企2022年后的改革路径的重要指引之一,《方案》着重指出部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不匹配等问题仍较突出”,并明确要求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兼顾”。

 

监管层提出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和央企价值重估,从微观上讲,能起到提质增量的积极效果;从宏观上讲,在外需低迷、内需疲弱和财政收支压力增加之下,在产能利用率回落和去库存周期,能带动央企扩表促投资,弥补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的不足,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央企价值重塑的路径可以分为四大类。四大路径包含产融互动(上市融资、业绩承诺落实、专业化战略整合等举措,推动上市平台布局优化和功能发挥)、价值经营(引入战投、健全ESG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促进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和规范运作的措施)、价值创造(提质增效、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建设等)、和价值实现(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股份回购、完善利润分配等)。

 

首次全网测试完成北交所两融业务上线可期日

日前,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完成了首次融资融券业务全网测试,第二次全网测试将在12月10日进行。业内人士预计,北交所两融业务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上线。据了解,围绕两融业务,考虑到现阶段北交所的结构性特点和流动性水平,北交所将采取四项风险控制举措:一是执行“两步走”策略,初期仅推出两融基础业务,运行平稳后再推出转融通,确保两融业务落地后初期将以融资业务为主,市场上的融券券源有限,整体杠杆水平较低,降低市场整体波动风险。二是审慎筛选两融标的,把好标的股票准入关。三是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把好投资者准入关,尽量避免单边行情下投资者追涨杀跌加剧市场波动。四是持续监控市场,通过控制两融余额的集中度、监控担保品集中度等方式,对业务集中度进行总量控制和持续监测,提前研判和应对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风险。

 

北交所两融业务规则已经齐备,具体业务落地更多取决于市场方面的技术准备情况。推出两融制度,符合当前市场需要,对完善北交所交易机制、提升二级市场定价功能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北交所持续推进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融资融券政策的出台,是一家证券交易所进入常规化运行的重要标志。从业务本身来看,两融业务的开展,肯定会带来增量资金。

 

广期所首个品种来了

证监会12月2日发布通知,同意广州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广期所)开展工业硅期货及期权交易,工业硅期货和期权是广州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首个品种。实际上,早在11月11日,广期所发布了首个品种工业硅期货和期权的合约及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布了合约及业务细则,具体包括交割质量标准、风控制度、持仓限额制度等方面。

资料显示,工业硅是由硅石经碳质还原剂在矿热炉中还原所得。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硅生产与消费国。2021年,国内工业硅产能499万吨,产量321万吨,分别占全球工业硅产能和产量的79%和78%;工业硅消费量313.2万吨,其中国内消费量235.8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6%。工业硅之所以适合作为期货品种,主要原因在于其自然属性较好,标准化程度高,不同企业生产出的工业硅尽在杂质含量、硅含量的高低以及粒度大小有所区别,其他性质上无显著差异。另外,工业硅市场规模增长较快,可供交割量相对充足。按照2021年均价计算,我国工业硅市场规模约644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工业硅的需求量将达到480万吨,市场规模将近千亿元。

 

作为广期所首个品种和国内首个新能源金属品种,工业硅期货、期权的推出,对于国内低碳经济发展、提升产业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和完善工业硅价格形成机制具有积极意义。作为火爆的多晶硅上游环节,工业硅近年来价格波动较大,随着期货期权交易开启,上下游企业可通过套期保值,实现利润锁定和稳定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国内形成工业硅定价中心,增强工业硅国际定价话语权。

 

深证100ETF期权上市

12月12日,深证100ETF期权在深交所正式上市交易。截至当日收盘,深证100ETF期权全部合约成交量为5.41万张,合约标的易方达深证100ETF交投活跃,成交额达到2.23亿元。这是继9月19日南方中证500ETF、嘉实中证50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三只期权新品种齐齐上市后,我国又一核心指数ETF期权上市,有利于更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

深交所“1+2”核心指数体系由创业板指、深证100和深证成指构成。虽然配套期权产品的推出略晚于创业板指,但深证100指数诞生更早,它由深市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表征创新型、成长型龙头企业,具有“创新+蓝筹”的双重特性。

随着深证100ETF期权的上市,国内ETF期权产品增至7只。目前我国市场已经推出了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等期权品种,不同期权品种对应市场不同的市值的公司和投资风格,随着深证100ETF期权的推出,将对沪深两市核心指数形成更多维度的覆盖,有利于投资者做好风险管理,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交易需求。

 

ETF期权上市合约标的扩容,不仅可以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和不同市值风格的交易策略,还可以提升标的ETF规模和交投活跃程度,对稳定资本市场将发挥积极作用。

 

 

场外业务及机构产品服务动态

理财资金基金配置全景视图

万亿市场星辰大海,理财资金基金配置迎来高速成长期。截至2Q22末,银行理财共配置1.27万亿元公募基金,占投资总资产的4.0%。随着资管新规后行业规范化发展,标准化资产配置空间逐步扩容,2019-2Q22理财资金基金配置规模增速CAGR高达42.5%。从需求分布来看,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分别对应67%、31%、2%的基金配置需求,固收类产品仍是理财的基本盘。从资金贡献的角度来看,我们测算对于理财机构重仓的Top50基金产品,理财资金平均可贡献61%的资金来源,占机构资金的比例平均达73%。

投资基金特征:以稳为主,聚焦绝对收益与回撤控制。我们自下而上汇总了理财产品重仓持有的1,035款公募基金产品,规模合计2,578亿元(占基金配置总规模的20.3%)。截至3Q22末,理财资金配置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分别为72%、19%、8%、1%,我们通过线性外推测算真实投资规模约为9,103、2,391、964、184亿元。从细分品种来看,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混合债基、被动指数债基、灵活配置基金分别对应34%、15%、19%、3%、4%的市场空间。从产品风偏来看,配置以R2-中低风险为主,占比达71%。从重仓产品业绩表现来看:

1)短期纯债基金:注重稳健回报、以及风险与收益的均衡表现。

2)中长期纯债基金:在稳健的前提下,获取更丰厚的收益。

3)混合债基与灵活配置型基金:注重回撤控制,股票仓位较低。

理财机构间需求呈现差异:

1)纯债基金打底仓是多数理财子的选择。

2)国有行理财子、部分股份行理财子配置较高比例的混合债基。

3)被动指数型债基受到部分机构关注。

4)区域行理财机构投资灵活配置型基金更为积极。

5)中高风险股混基金发挥了权益资产配置功能,多家理财机构配置比例超10%。

理财资金偏好选择细分赛道的龙头机构,头部集中度快速提升。截至3Q22末,基金管理人CR5、CR10、CR20分别对应理财市场31.4%、54.6%、79.3%的基金配置需求,较2Q22分别提升1.7、1.9、5.1个百分点;其中,混合债基呈现更为明显的头部集中效应。

 

公募基金配置需求有望迎来旺盛增长,预计2030年末规模将达4.17万亿元,较目前扩容3.3倍。国泰君安道合·销售通是国泰君安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一站式金融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未来也将继续为机构客户的产品交易赋能。

 

银行理财产品半年报已出炉

2022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53家银行机构和25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2万只,同比减少1.03万只;累计募集资金47.92万亿元(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22年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下同)。分机构类型来看,2022年上半年,农村金融机构新发产品5652只,占全市场比例达到37.30%,成为新发产品数最多的机构类型。理财公司募集资金规模26.10万亿元,同比增长42.23%,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54.46%,从募集规模来看,仍为市场第一大机构类型。

 

图1:2022年上半年新发产品数量、募集金额情况(分机构类型)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图2:2022年上半年各机构类型新发产品只数(左)和募集资金规模(右)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共有293家银行机构和25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56万只,同比下降10.33%;存续余额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

 

图3: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图4:理财市场有存续产品的机构数量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分机构类型来看,截至2022年6月底,大型银行存续产品768只,存续规模1.08万亿元,同比下降72.47%;理财公司存续产品11771只,存续规模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1.2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65.66%。从存续规模来看,理财公司为市场第一大机构类型,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成为行业主流。

 

图5:存续产品数量、规模情况(分机构类型)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图6:各机构类型存续产品只数(左)和产品规模(右)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截至2022年6月底,单只理财产品的平均规模达到8.18亿元,同比增长25.88%。分机构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单只产品平均规模达到22.81亿元,理财公司单只产品平均规模为16.26亿元。

 

图7:各机构类型单只产品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

 

2022年上半年,资管新规全面施行,理财业务转型持续深化,理财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72万亿元,占比95.09%,较年初增加2.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加16.06个百分点。随着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净值化程度持续提升,这也为国泰君安道合·销售通带来机遇与后续合作。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1.本材料仅供内部学习、参考,不得外传。
2.本材料所载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收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3.本材料中各类信息仅代表资料收集当日我们从公开媒体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4.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顾问建议、投资咨询、投资建议、研究报告等。
5.市场环境变化,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本材料内容的准确性。
6.本材料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印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