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限内部使用
公募保险及私募信托客群动态

2023首家公募获批

2023年1月13日,证监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批复》,正式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施罗德基金注册资本为2.6亿元,由施罗德投资集团旗下的施罗德投资管理100%控股。施罗德投资集团于1804年创立,截至2022年06月30日,施罗德投资管理规模7734亿英镑(约6.33万亿人民币)。

 

施罗德布局中国已28年,是在中国布局最广泛的外资机构之一,在国内拥有交银施罗德基金、施罗德交银理财等主体。公募基金公司获批设立标志施罗德在中国全面发展的关键一步,需持续关注外资机构及投资动态。

 

2022年四季度公募基金规模达25.74万亿元

2022年四季度基金市场规模较上季度小幅下滑,最新为25.74万亿元。四季度权益市场明显回暖,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增长至5.54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也相应增长至8.36%,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升至84.42%,呈缓慢增长趋势。行业配置方面,增配信息技术、科研技术、金融、消费等行业,减配制造业、采矿业、房地产等行业。

 

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弯道超车,华商、安信、中庚、中泰资管等公司规模增长明显。

 

恒泰证券、恒泰长财证券、新华基金易主

证监会于1月30日核准华融投资成为恒泰证券主要股东,核准北京金融街集团成为恒泰证券、恒泰长财证券、新华基金实际控制人。对华融投资依法受让恒泰证券约5.7亿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21.8806%)无异议。

 

2022年,公募基金市场整体表现欠佳,新华基金的规模也随之缩水,至当年末,管理规模降至575.8亿元。此次易主后新股东拥有深厚背景,可关注后续发展。

 

第七家外商独资公募来了,外资队伍加速涌入

2月3日,证监会核准摩根士丹利成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对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依法受让该公司12750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51%)无异议。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将是继贝莱德、泰达宏利、路博迈、富达、施罗德基金、上投摩根基金之后,境内第七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也是继泰达宏利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后第三家合资转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为国内投资者带来成熟专业、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和管理模式,也将为国内公募基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或许会构建出新的发展格局。

 

又一家银行系公募正式成立

继获批后时隔2个月,由苏州银行发起的苏新基金正式成立。工商登记显示,苏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月6日,法定代表人为陈洁,注册资本为1.5亿元,注册地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从股权结构来看,苏州银行出资8400万元,出资比例56%;Capita Land Fund Management Pte.Ltd.(凯德基金管理私人有限公司)出资3600万元,出资比例24%;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元,出资比例20%。

 

伴随着近年来公募基金的大发展,公募管理规模站上27万亿元,多家城商行机构对拓展公募业务仍然很有积极性,可关注后续合作机会。

 

基金销售机构最新基金保有规模出炉

2月1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最新公募基金保有量规模100强榜单。最新数据显示,招商银行、蚂蚁基金仍位居权益类基金保有量两巨头地位,工行、建行、中行、交行等国有大行的保有量排名仍然跻身前列,中信证券、华泰证券自榜单公布以来首次跻身前十强,截至2022年四季度,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分别以1417亿元、1226亿元,跻身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第8名、第9名。

 

整体来看,银行系仍然是基金销售机构主力军,券商业务增长不断提速,头部券商发力基金销售业务的效果较为明显,多家券商的保有量规模也出现明显增长。这其中,资管参公转型和场内ETF拓展成为贡献主力。

 

保险资管大力发展第三方业务

“投资板块要持续提升投资能力,大力发展第三方资管业务”,中国人寿2023年工作会议提出。中再资产总经理李巍表示,2023年将坚持创新思维,奋力实现第三方业务提质增量。人保资产2023年工作会议也提出,以“扩规模,增效益”拓展三方市场。
保险资管的第三方业务,主要面向保险公司同业,银行理财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类型机构,受托管理同业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组合类产品是保险资管机构发力第三方业务的重要抓手,其稳定优良的业绩表现,是其获得市场认可与其他类型资管机构竞争的王牌之一。

 

拓展第三方业务有利于丰富保险资管机构的资金来源,在竞争中强化自身投资能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此外,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社保基金等在内的养老金市场快速发展,为保险资管机构第三方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

2月10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正式发售。其中新发产品5只、存续产品2只,除1只产品为混合类产品外,其余6只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截至2月10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共包括7只,保险产品包括13只,基金产品包括133只,储蓄类产品包括461款。

 

首批推出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突出稳健性,多为中低风险等级,并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降低波动;兼顾收益性,能较好平衡风险与收益,业绩比较基准略高于一般养老理财产品;保持长期性,投资期限较长。

 

券商对公募基金业务热情高涨

2月7日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摘牌方式收购中融国际信托所持有中融基金51%股权,并将通过协议受让方式收购上海融晟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中融基金49%股权。2月3日,中泰证券拿到监管批复,将把对万家基金的持股比例由49%升至60%,实现绝对控股;招商证券和广发证券的资管子公司也在上个月相继递交材料,申请公募业务资格;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开源证券和财信证券也相继提交了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申请。

 

券商系公募对自身席位租赁、券结等业务有进一步提升。

 

首批混合估值法债基面市

2月2日,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鹏华基金、招商基金等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首批混合估值法债基开始募集。混合估值法债基是一类创新基金产品,是指基金资产中,部分资产采用市价法估值,部分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一类产品,此前行业内并没有此类产品出现。

 

混合估值法债基兼具摊余成本法债基、市价法债基的优点,对持有至到期类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使基金整体净值波动相较全部以市价法估值的债基更加平稳,可以有效降低组合波动;对交易性资产采用市价法估值,可以不受债券持有期限的限制,争取通过调整久期或者波段操作等策略来获取资本利得以增厚收益。

 

又有知名基金经理“奔私”

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前博时基金投资一部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周心鹏“掌舵”的深圳市锦泉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正式完成私募管理人备案,周心鹏担任该私募基金的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周心鹏先后在诺安及博时基金任职时,出任过公司投资部、权益投资一部投资总监,由他担任基金经理的博时裕益灵活配置、博时厚泽回报、诺安中小盘精选三只基金,在其任职期间均实现翻倍收益。

 

基金经理“公奔私”,一方面是看好权益市场行情,另一方面是由于基金经理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有很强的号召力,可以自立门户。行情转暖情况下,密切关注其动态。

 

百亿私募阵营出现新变化,《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提高门槛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达到113家,其中量化私募增至30家,本月新晋百亿队伍为稳博投资和千宜投资。与此同时,2022年底《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征求意见,对私募管理人登记与私募产品备案做出规定,包括管理人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产品初始募集不低于1000万元,负责投资的高管人员具有最近5年内连续2年以上业绩,单产品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等

 

私募机构的壮大给后续更多业务开展带来可能性,对近年成长起来的优秀潜力量化管理人可以多多关注。配套投研服务需求增多,可以借此沟通建立联系。与此同时,随着行业规范化方案出台,对于私募管理人选择合作需关注门槛。

 

私募销售转好提振信心

外资私募桥水中国新产品近日在渠道销售时,出现“秒光。景林、淡水泉、和谐汇一等去年遭遇过较大回撤的明星股票私募,近期业绩都有大幅反弹,这有助于提振各方信心。根据朝阳永续2月13日发布的国内证券私募行业业绩监测月报显示,2023年年初至今,该机构监测到的97家百亿级证券私募机构(含股票主观多头、量化、CTA、债券等所有策略)平均收益率为5.03%。仅有2家百亿私募年内收益为负,实现正收益的百亿私募占比达98%。

 

部分私募管理人产品近期净值逐步修复,对后续市场较为乐观,或是积极跟进业务合作机会的有利时机。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1.本材料仅供内部学习、参考,不得外传。
2.本材料所载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收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3.本材料中各类信息仅代表资料收集当日我们从公开媒体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4.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顾问建议、投资咨询、投资建议、研究报告等。
5.市场环境变化,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本材料内容的准确性。
6.本材料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印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