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限内部使用
公募保险及私募信托客群动态

公募保险动态

公募竞相布局专业子公司

4月16日,汇添富基金发布公告称,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经证监会同意,汇添富基金已受让汇添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汇添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目前,汇添富投资已变更为汇添富基金全资子公司。

 

整体来看,公募基金申请设立的子公司类型主要有五类:运营服务子公司、境外子公司、销售子公司、REITs子公司和股权子公司。基金公司正竞相布局各类子公司,以满足投资者日益丰富的需求,提升公司综合财富管理能力。

 

虚拟币现货ETF正式获批

4月24日,香港证监会官网正式公示虚拟资产现货ETF获批名单,华夏(香港)、嘉实国际、博时国际旗下相关产品在列。相关获批产品于4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这也是亚洲市场上首次推出此类产品,以太币现货ETF产品更将是全球首批。

 

此次虚拟资产现货ETF推出全球首创的实物申赎机制,不仅为投资者带来较强的交易灵活性,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探索新型数字资产投资渠道的可能。随着虚拟币现货ETF的推出,更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虚拟资产枢纽的地位。

 

外资机构推出QDLP新品

多家拥有QDLP资格的外资机构正积极筹备新产品,包括宏利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威灵顿寰宇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威灵顿寰宇私募基金为万亿美元资产管理机构威灵顿投资在境内设置的投资主体,以QDLP业务作为在华展业的第一步。近期,安联投资旗下公募基金安联基金开业。获得公募资格后,安联投资保留了QDLP业务主体安联寰通海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QDLP试点制度是境内投资人参与境外投资的重要渠道,这些机构的QDLP产品多为其母公司在海外的旗舰策略,在境内具有稀缺性,在渠道有一定的认可度。

 

公募FOF加码投资REITs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FOF持有公募REITs公允价值合计4365万元,持仓规模环比提升36%;持仓公募REITs的基金公司数量由2023年下半年的5家增至9家。截至5月10日,将公募REITs纳入投资范围的公募FOF达到291只(份额合并计算),在全部产品中占比58%,比年初提升5.6个百分点。

 

从资产性价比、政策面、资产供给端等角度考虑,公募REITs具备较高的配置性价比,正在吸引更加多元的投资者参与投资。

 

国寿设立首支银发产业人民币股权基金

近日,中国人寿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保险行业首支“银发产业”主题的人民币股权基金,该基金将紧密贴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导向、聚焦银发经济万亿级市场空间开展投资布局。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将由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国寿健投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寿股权投资公司担任。

 

发展银发经济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身险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近600亿元

随着保险公司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陆续发布,人身险行业经营情况逐渐清晰。76家人身险公司一季度共实现净利润599.45亿元,同比增长约7%。其中,36家盈利,40家亏损。具体来看,一季度,36家人身险公司共取得净利润713.16亿元。其中,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净利润皆超200亿元,太保寿险净利润约95.9亿元、新华保险净利润约45.9亿元、中邮人寿净利润约27.5亿元,此外,阳光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和人保健康的净利润皆超过10亿元。这9家公司净利润之和占36家人身险公司净利润之和的94.4%。

 

从承保端来看,一季度,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略降,赔付支出则大幅增长;从投资端来看,一季度仍然承压,但业界对今年后期投资机会的预期较为乐观。

 

“ETF通”再次扩容

ETF互联互通政策利好不断。继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中提及“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之后,“ETF通”又迎来纳新的消息。“南向”ETF迎来今年首次扩容,沪深交所发布关于沪深港通下港股通ETF标的名单定期调整的通知。其中,包括华夏恒指ESG ETF、Global X 恒生高股息率ETF在内的两只产品双双纳入港股通名单,港股通ETF的数量也达到10只之多,“ETF通”的全部产品数量达到152只。

 

“ETF通”的扩容,不仅丰富了投资者的布局工具,还可以提高两地ETF产品流动性,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

 

绿色债券基金正悄然引发行业积极布局

近期债券基金新品申报名单中,绿色债券基金再度集中出现。公开信息显示,4月3日,摩根资管上报摩根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基金。紧接着,宝盈基金于4月8日提交宝盈绿色普惠金融债基金的申报材料。鹏华基金也有所行动,4月15日上报鹏华绿色债券基金。这三只基金均为主动产品,其中摩根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基金已于4月10日获受理。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行人主要为优质的国企和央企,整体信用资质较高,风险较低,市场认可度较高。得益于政策端的大力支持和绿色项目优势,绿债相比相同评级、相同期限的普通债具有一定利率优势,并且随着后续市场对于绿色市场的认可度提升,以及绿债市场配套监管、信披等相关制度更完善,利率优势或进一步增强,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比特币现货ETF和以太币现货ETF将闪亮登场

香港证监会最新公示6只虚拟资产现货ETF,于4月29日迎来首次发行,4月30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具体来看,这6只产品分别属于华夏(香港)、博时国际及嘉实国际,每家均是比特币现货ETF和以太币现货ETF两只产品。这些产品运作看,投资目标是紧贴比特币/以太币表现(以芝商所CF比特币指数或以太币指数(亚太收市价)表现衡量的投资结果(扣除费用及开支前)。香港现货加密货币ETF的发行和上市,意味着投资者可通过传统证券投资账户持有虚拟资产,无需额外设立虚拟资产钱包和交易账户。中国内地投资者目前尚不可参与买卖。

 

此次虚拟资产现货ETF推出全球首创的实物申赎机制,获得市场广泛关注,不仅为投资者带来较强的交易灵活性,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探索新型数字资产投资渠道的可能。随着虚拟币现货ETF的推出,更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虚拟资产枢纽的地位。

 

 

私募信托动态

证券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实行实时监控 加强高频交易监管

5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进一步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管理规定》自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

 

监管对量化投资的监管措施越来越体系化,对量化交易在A股市场上的边界界定也更加清晰,有利于量化管理人更加清楚在业务的上能与不能,从而更加合规地运作,也有利于量化私募行业在监管体系下规范发展。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落地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运作指引》内容覆盖了私募证券基金募集、投资、运营等各个环节,体现出“事前备案、事中事后持续监管”的整体思路,在全面贯彻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的同时,也注重行业的合理诉求,兼顾了行业规范与行业发展。

 

《运作指引》的发布是一项针对私募基金行业的重要监管举措,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规范和要求,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运作指引》不仅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了明确的业务操作标准,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安全、透明的投资环境。随着指引的实施,私募基金行业未来将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瑞丰达事件影响深远

受瑞丰达“跑路”事件影响,涉及新三板的私募新产品备案越发严格。据悉基金业协会(下称“协会”)目前暂停了涉及新三板投资业务的基金备案。

 

事实上,私募产品备案审核正不断趋严。5月15日,市场传出相关部门就私募产品募资环节违规行为约谈了部分私募机构,原因是这类私募机构为了完成产品备案审核,提前联系资金方“夸大”产品募资规模,但这些资金方在产品完成备案并发起成立当天就大幅赎回。针对这种募资违规现象,相关部门已暂停这些私募机构的新产品备案。

 

对于私募管理人资质及合规性要求趋严,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需格外关注风险控制。 

 

私募业绩回暖

私募业绩持续修复。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4月有业绩记录的4777家私募机构取得的平均收益率为0.91%,至此,私募整体已连续三个月取得正收益。经过近期的业绩修复,今年以来私募平均回撤已经收窄至0.41%,正收益占比提升至48.71%。分规模来看,头部私募业绩修复更为迅速。今年4月,管理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以及100亿元以上的私募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06%和1.26%。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大多数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高企,在2月以来的市场企稳反弹中实现了业绩提振。多家头部私募对科技、高股息类产品的配置比例较高,踏中了权益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流动性、上市公司业绩等方面的多重积极因素有望推动中国资产继续走强。具体到投资机会,具备“出海”优势的中国制造业,如家电、机械、汽车等行业值得关注。

 

凭借春节后行情回暖,私募管理人业绩有所转好,对于后续重点行业板块机会值得关注。

 

 

银行及理财子动态

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银行负债,尤其是存款市场乱象的整治力度,包括2020年压降结构性存款、2021年整治互联网存款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近日下发文件,严禁手工补息,要求4月底前需要完成整改。今年以来,多项监管政策剑指存款利率和存款结构,为进一步降低全市场的无风险利率扫除障碍。

 

严查手工补息,最直接的影响是给银行负债端降成本,利益从企业财务收益反流回银行体系内,对银行息差是利好,这也是4月以来银行股行情重要驱动力的驱动力之一。部分负债端压力较大的小农商行,行内流动性面临再调整,开始进行货基等赎回以重新调拨流动性。

 

优先股已成为存量优质稀缺资产

在经历了2022年四季度的“理财负反馈”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渠道对于产品净值的回撤容忍度进一步下降,理财公司都被迫把产品往“低波稳健”的特点发展。

 

在产品配置优先股的实际估值中,银行理财多采用自建估值模型进行估值,这样优先股资产的价格波动也非常小,因此银行优先股成为了同时拥有了“高票息+低波动”的属性,是非常优质的资产。

 

优先股是一个极为稀缺的优质资产品种,其凭借其高票息、低波动的特征被各大代销渠道争夺。目前银行理财的固收+产品,权益仓位多由优先股填充,银行理财要走出一条权益投资的长远发展之道,不能仅仅依靠于存量7000余亿元规模的优先股,仍需提高自身的投资研究能力、负债管理能力和资产摆布水平,真正打造出“固收+”类产品管理的硬实力。

 

上市公司2024年理财投资额度超万亿元

截至2024年4月28日,超过800家上市公司公告称,2024年计划使用闲置资金委托理财,合计投资额度约1.2万亿元。从投资计划额度来看,12家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委托理财额度,达到或超过100亿元,前三名分别是比亚迪、顺丰控股、宁德时代,并且三家公司各自的2024年委托理财额度远超2023年。

 

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委托理财公告提到,看好中短期、流动性好、安全性高、低风险的委托理财产品,包括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国债逆回购、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凭证、信托公司信托计划、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保险类公司类固定收益类产品。

 

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成为上市公司2024年闲置资金委托理财的重要受托方,将与上市公司一同分享这场万亿理财“盛宴”。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1.本材料仅供内部学习、参考,不得外传。
2.本材料所载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收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3.本材料中各类信息仅代表资料收集当日我们从公开媒体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4.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顾问建议、投资咨询、投资建议、研究报告等。
5.市场环境变化,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本材料内容的准确性。
6.本材料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印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