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限内部使用
公募保险及私募信托客群动态

公募保险动态

基金业发布重磅基础性规则

11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修订发布《基金从业人员管理规则》及配套规则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员注册登记规则》。本次修订细化了对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禁止性要求和自律约束措施,进一步明确了行业机构在从业人员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并结合行业实际丰富了从业资格取得方式,为境内外基金专业人才合规从业提供便利条件。

 

规则的修订和发布,进一步强化了从业人员管理和自律约束,明确了机构的主体责任,细化了从业人员六项禁止性行为。

 

首批两只深证50ETF募集金额达50亿元

距深证50指数发布及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上报仅9天时间,来自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两家头部公募的首批深证50ETF于10月27日集体获得证监会“火速”批复,并于11月20日正式发售,计划募集期限为5天,其中易方达深证50ETF设置了80亿元的募集上限。

 

其中我司在总分共同努力下合计销售超11亿,排名全市场第一。目前针对公司战略级重点产品销售工作,总部各条线、各部门之间,总分之间,线上线下之间,已形成一套高效联动、紧密配合的协同机制。

 

2万亿养老金产品市场或将迎来最新变革

近日,多家养老金产品管理人接到人社部下发的征求意见,意见中提到,非标资产与标准资产未来或将分开投资,进一步向资管新规靠拢。与此同时,非标投资的披露也会更加细化,养老金产品投资的每笔非标资产都应当披露融资项目名称、基础资产、剩余期限、交易结构等。

 

此次养老金产品改造主要是运作规则上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资管新规要求,并不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ETF规模突破两万亿,资本市场迎来指数投资大时代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全市场ETF规模达到2万亿元,相比去年年末增长近3900亿元,其中股票ETF年内增长超过3200亿元,成为今年ETF增长的主力军。宽基类ETF更是持续“吸金”,沪深300、科创50等产品规模增长超过2000亿元,成为资金加仓首选。

 

对比海外市场,我国被动性产品占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ETF凭借着简单、透明、高效、多样化等特点,未来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券商保有股混基金继续增长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2023年3季度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前100名公司的数据,股票+混合型公募基金保有规模5.3万亿元,环比有所下降,不过券商保有量逆势增长,前100名机构中券商数量增加2家,而银行和三方销售机构保有量下降。

 

ETF业务增长为券商市占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年内两市ETF总规模持续屡创新高,而券商渠道凭借ETF代销渠道的独有优势,从而实现股混基金保有规模逆势增长。

 

沪新两地互挂ETF上市

12月1日,首对沪新互挂产品——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新交所泛东南亚科技ETF与南方东英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分别在上交所和新交所同步上市,标志着沪新互挂ETF正式启航。今年5月初,上交所与新交所正式签署ETF产品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新资本市场在产品合作方面迈出新的一步,跨境产品互联互通业务迈上新的台阶。

 

随着沪新两地互挂ETF上市,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金融联系进一步加深,将为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投资机会,可关注未来该领域新产品机会。

 

千亿级科创50ETF市场再传降费大消息

12月2日,易方达基金公告,自2023年12月4日起,下调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及其联接基金的托管费率。此次降费之后,上述两只基金的综合费率将由0.48%下降至0.45%。Wind数据显示,截止12月1日,全市场8只科创50ETF的总规模已由去年年末的796.50亿元增长至1412.43亿元,增幅高达77.33%。

 

科创50ETF今年以来的强劲增长势头是各家基金公司在这一领域打响价格战的重要因素之一,希望通过降费驱动规模流入。ETF降费是中长期大势所趋,可以降低投资者持有成本,提升投资体验。

 

公募REITs纳入社保基金投资范围,引入长期资金

近日,财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起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的投资范围和比例部分明确指出,全国社保基金可以投资于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公募REITs);将REITs与股票等权益类金融产品统一进行比例管控,合计不高于40%。

 

若社保基金参与公募REITs配置(特别是二级市场配置),有望发挥长期资金的定价能力,缓解市场建设初期流动性问题,丰富市场投资者结构,支持我国REITs市场进一步扩容和可持续发展。

 

内地首只沙特阿拉伯ETF刚刚上报

内地ETF市场有望迎来投资海外的新产品。证监会网站显示,12月13日,华泰柏瑞基金上报一只名为“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的基金,目前处于接收材料状态,未来若是正式获批,有望成为内地市场首只投资沙特阿拉伯的ETF。该产品为沪港互挂ETF,将投资于南方东英基金在港交所上市的沙特阿拉伯ETF。未来南方东英也将发行一只投资A股市场的ETF。11月29日,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该基金也是亚太区首只投资于沙特阿拉伯市场的ETF。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ETF互联互通也持续扩容。在准入相对受限的沙特市场,直接投资沙特股市对于投资者来说并非易事,而沙特阿拉伯ETF则为投资者架起了连通沙特愿景的桥梁,提供了简便高效的投资途径。

 

创业板投资新工具来了

临近年底,市场上再度传来重磅ETF新品的消息。11月8日,创业板200指数发布;11月10日,华夏等四家基金公司火速上报了对标该指数的ETF产品;11月27日,首批4只创业板200ETF同时获批;12月4日,华夏创业板中盘200ETF(以下简称:创业板200ETF华夏,基金代码:159573)开启发行。从指数发布到产品发行,只用了短短不到20个工作日,足见首批创业板200ETF的分量。

 

创业板200ETF华夏(159573)首批产品的发行,将打开投资创业板的新视角,借道该产品投资者可以一键布局创业板中小市值的优质成长型企业。首批创业板200ETF的推出,一方面将会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投资工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多维度表征创业板市场走势,进一步丰富市场对于创业板的观测和投资维度。

 

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全部宣告成立

备受关注的公募费率改革后推出的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已全部宣告成立。20只基金首募规模合计超过76亿元,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具体来看,募集规模最多的是交银施罗德瑞元三年定期开放混合,成立规模为16.68亿元,该基金是四季度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也是今年下半年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第二名。此外,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发行规模为13.01亿元,华夏信兴回报混合发行规模为6.17亿元,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发行规模也达到4.55亿元。而易方达平衡视野、兴证全球可持续投资三年定开、工银远见共赢、银华惠享三年定开、华夏瑞益募资规模均在3亿元以上。

 

受到基础市场震荡的影响,当前权益类基金销售仍偏弱,浮动费率基金整体销售不俗,一方面,或与新产品的让利措施及知名基金经理出战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机构和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后,市场向下空间已不大,当前或是逆势布局的好时机。

 

权益类基金交易佣金费率下降

12月8日,中国证监会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内容主要包括: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证券交易佣金费率,持续完善证券交易佣金分配制度,强化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分配行为监管,进一步优化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市场关注的要点,权益类基金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调降至15%,规模不足10亿元的维持佣金分配比例上限30%;新增基金管理人交易佣金费率水平和分配情况披露要求等;按照2022年数据测算,此举每年为投资者节省62亿元的投资成本。

 

费率改革有效降低了投资者成本,彰显了行业自我革命的决心;降费幅度符合行业发展阶段特征,有利于保持行业稳健发展势头;费率改革举措有利于优化行业生态,投研核心能力扎实的机构将更具竞争力,并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保驾护航。

 

 

私募信托动态

私募监督管理办法迎来修订

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私募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市场关注,该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8日。此次证监会发布的《私募办法(征求意见稿)》,包含私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和服务机构,私募基金产品,合格投资者,资金募集,投资运作、退出和信息披露,关于创业投资基金的特别规定等共10章82条内容。

 

此次证监会发布的《私募办法(征求意见稿)》是2014年8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简称《私募办法》)发布以来首次大修,是私募基金监管领域重要和具体的监管规则依据。新规进一步提高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募基金产品的门槛,打击“伪私募”,会加速私募行业洗牌,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又有公募老将“奔私”

时值年底,又有几位公募人士“奔私募”。12月初,中基协发布最新一批完成备案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其中有两家新私募的掌舵人拥有公募背景。比如广东润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波,他曾经在公募基金工作超过21年,先后任职南方、易方达、鹏华等多家基金公司,曾经担任鹏华基金副总裁。榕树海私募基金管理(珠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婧,曾经在中金体系工作多年,曾任中金基金量化投资部执行总经理。

 

公募基金一直都在为私募行业大量输送人才,尤其是明星公募基金经理中有不少人选择创立私募基金。来自公募的基金经理、高管人士,拥有较好的投研、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训练,为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注入力量。近期权益市场低迷,指数在低位震荡,很多行业乃至优质个股都拥有了较高的投资价值。从长期收益率的角度,这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进入时点,也是一个好的“奔私”时点。

 

私募违规行为花样百出,监管机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12月以来,广东证监局、北京证监局、海南证监局、浙江证监局等多地监管局对违规私募开具罚单。违规行为涉及未按约定向投资者披露信息、未办理基金备案手续、未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等方面。
此外,本月中基协已发布了15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对6家私募机构和9位相关负责人做出了纪律处分。这些私募机构受到的处分措施有警告、公开谴责、撤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等。

 

在强监管的背景下,展业拓客过程中从业人员需更加注重合法合规,注重管理人风控管理能力。

 

百亿元级私募机构11月份收益情况出炉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有业绩记录的66家机构整体实现正收益。其中,百亿元级量化私募机构表现突出,全部取得正收益。具体来看,截至11月底,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共有105家。11月份,有业绩记录的86家百亿元级私募机构收益率均值为1.68%,其中有66家机构实现正收益,占比达76.74%。在实现正收益的机构中,有13家11月份收益率在4%以上,东方港湾以9.66%的收益率稳居榜首,信弘天禾和景林资产分别以5.64%、4.95%的收益率依次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在整体收益表现较好的百亿元级私募机构中,量化机构表现突出。截至11月底,百亿元级量化私募机构合计32家,11月份收益率均值为3.22%,并且全部实现正收益。

 

头部机构优秀表现展示其较强积累,量化策略今年表现突出,探底后对于明年看好行业板块可重点提供针对性研究服务。

 

 

银行及理财子动态

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明年财政政策力度有望提升、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减税降费政策力度高于今年。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此外,会议还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会议对经济定调积极,强调预期管理和信心建立。财政将适度加力,货币降成本,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节奏将偏稳妥。

 

11家理财公司合计存续余额超年初,封闭式产品首次取代现金类产品挑大梁

根据国有大行、股份行旗下共11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数据(仅以子公司管理口径计),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上述理财公司存续余额延续增势,单月增长超1700亿元,至11月末存续余额已超今年年初水平。

 

其中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是目前唯二两家理财规模站上2万亿元的理财公司,目前仍稳守头部地位。中银理财更进一步站上1.6万亿元规模行列,农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双双再进一步站上了1.7万亿元规模行列。整体看,上述11家银行理财公司有7家公司的规模在1.5万亿元以上,中邮理财和浦银理财的存续理财规模目前还低于10000亿元。

 

尽管摆脱规模崇拜、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屡被各家理财公司提及,但当前,规模仍是衡量理财公司实力的首要指标。临近年末,如何在最后一月最大限度“揽客”,避免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客户流失,成为当前各家理财公司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集体"补降"

11月以来,包括广东、广西、新疆等全国多地中小银行密集下调3个月至5年期不等的定期存款利率甚至活期存款利率。其中,包括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调整较为密集,下调的产品主要集中在3年期至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中。这些银行下调前的存款利率普遍较国有大行、股份行同类型产品高出许多,因此调降幅度较大。

 

此次调整主要是中小银行为跟进全国性的银行而进行的下调行为,银行利用利率市场化调节机制,合理调降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压力,展望未来,银行存款利率或仍有下调空间。

 

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1月27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总体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基本完成。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稳中有升,市场预期趋稳。

 

《报告》明确,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资稳外贸。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相较二季度,央行对国内经济及通胀的态度更加乐观,对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态度更加谨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突出强调1)“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2)存量优先于增量,3)“质”优先于“量”;货币财政协同下,货币政策未来仍将处于适度宽松。央行进一步强调外汇,淡化“以我为主”,重视“内外均衡”。

 

银行支持房企力度加大

继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再次明确要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后,多家银行积极落实会议精神。近期,已经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与房企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诉求及问题,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另外,还有多家主要金融机构与万科、碧桂园、龙湖、绿城等非国有房企开展座谈,加强沟通交流,加快解决企业合理诉求,改善房企融资环境。

 

监管部门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加快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参与多家金融机构座谈会的房企基本是民营房企及混合所有制企业,预计金融机构将加大对民营房企的融资支持力度,改善民营房企融资环境,从而改善行业预期。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不赎回二级资本债

中国债券信息网信息显示,今年11月,葫芦岛银行、阜新银行、河南伊川农商行、大兴安岭农商行先后公告称,不行使二级资本债赎回选择权,涉及债券发行规模合计27亿元;至此,年内已有15只银行二级资本债发布不赎回公告,涉及13家中小银行,以农商行为主,其中九江银行、安徽太和农商行在公告后又更正为行使赎回权。

 

作为商业银行补充二级资本的重要工具,二级资本债近年来广泛发行,尤其受到资本补充渠道相对有限的非上市中小银行的青睐。目前银行二级资本债主流发行期限为“5+5”,在到期前五年,计入二级资本的本金每年衰减20%。因此,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通常会选择提前赎回再增发。与2022年相比,2023年以来不赎回情况已有所回落,主要是年内进入赎回期的银行二级债数量较少。

 

不赎回银行多为资产规模较小、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水平较低的中小商业银行,其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核心原因是其本身存在一定资本缺口,尤其是还原真实资产质量后资本补充压力更大。考虑到明年起银行永续债到期赎回压力开始显现,未来评级偏低的中小行不赎回资本工具的概率可能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1.本材料仅供内部学习、参考,不得外传。
2.本材料所载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收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3.本材料中各类信息仅代表资料收集当日我们从公开媒体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4.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顾问建议、投资咨询、投资建议、研究报告等。
5.市场环境变化,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本材料内容的准确性。
6.本材料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印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