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限内部使用
银企动态及主经纪商

资本中介动态

新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细节正式曝光

今年8月底,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后的首批20只浮动管理费基金集体获批。随着相关公告披露,首批浮动管理费基金背后的“掌舵”基金经理以及费率细节也正式曝光。与过往提取业绩报酬的浮动管理费基金不同,新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进行了几方面优化,其中,基础管理费部分设置了或有管理费,若封闭期内产品份额的期末净值小于期初净值,基础管理费中的50%将返还至基金资产。业绩报酬部分也限制了1%的最高提取上限。

 

通过费率的创新优化,浮动管理费产品有利于探索管理人与持有人的利益共担机制,鼓励管理人进一步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

 

10多家公司,集体出手中证2000ETF

9月14日,包括富国、国联、华宝、西部利得、中国人保资管、博道、招商、博时等16家机构上报了场外中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而早在8月底,海富通、工银瑞信、银华、平安4家基金公司也首批上报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产品。

 

当前经济弱复苏的宏观基本面叠加流动性相对宽裕,或更适合配置分散度更强的中小市值产品,也更有利于发挥量化选股的宽度优势,这或许是不少基金公司积极申报中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的重要原因。

 

多家机构出手布局转融通业务

随着借券利息收益吸引力提升,投资业绩收益增厚作用显现,越来越多的基金产品增加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今年新增该项业务的产品就达45只,证券出借业务市值增至773亿元,比开通当年市值激增近20倍。

 

随着被动指数基金管理规模快速增长,下游客户需求提升,以及融券策略的不断丰富,预计转融通规模有望继续攀升。关注ETF生态圈相关机构业务机会。

 

信安金融集团 获「QDLP试点」资格 

继黑石之后,9月11日,美国信安金融集团(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以下简称“信安/PFG”)通过旗下信安环球投资(新加坡)有限公司(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Singapore) Limited)出资设立的“信安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基协完成管理人登记,备案业务类型为“QDLP等试点机构 ”。傅佳玟(曾就职于贝莱德、路博迈等)任“信安私募”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信安亚洲区总裁张维义(Cheong Wee Ye, Thomas CHEONG )任“信安私募”董事长。在中国,信安除最新获得QDLP试点资格的管理人信安私募(信安的独资公司)之外,还有三家合资公司,分别涉足公募、养老金管理、以及私募股权投资,可谓已在国内集到了资管领域的多个重要资质。

 

今年以来海外投资需求增加,更多QDLP机构有开展合作的需求,也将吸引一批国内人才。

 

私募大佬成为公募ETF大买家

近期上市的上海一家公募的上证科创板100ETF,截至9月8日,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过半都是私募。涉及到上海烜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尘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寿宁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近日上市的深圳一家公司的中证2000ETF。截至9月11日,前十名场内基金份额持有人中包括了寿宁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宏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陕西景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银叶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前海东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珠海坚果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私募。

 

关注私募ETF配置情况,既可以为ETF销售找到潜在客户,又是公募ETF生态圈的重要合作伙伴。

 

日本资管巨头三井住友申请私募基金牌照获批

日本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三井住友旗下的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井住友德思私募),于9月19日正式完成备案,可以在华展业。该公司由三井住友德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井住友德思资管)全资出资设立,注册资本6000万元,是一家外商独资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杜洋,也是一名非常资深的资管老将。公开资料显示,他曾任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官,中信建投(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资产管理部主管,香港中资资产管理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关注其投研服务需求以及投资领域。三井住友在国内早已布局,显示对国内市场机会的看好。

 

25万亿资金入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最新动向

从大类资产配置结构来看,2022保险资金整体保持以利率债、信用债和银行存款(含现金及流动性资产)为主的配置结构,合计占比55%,同比基本持平。从细分资产来看,现金及流动性资产占比4.3%,银行存款占比8.5%,债券占比42.2%,股票占比7.5%,公募基金(不含货基)占比5.4%,股权投资占比7.8%,债权投资计划占比5.5%,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占比5.1%,信托计划占比5.7%,境外投资2%左右。2020-2022年间,利率债占比上升6.2个百分点,组合类产品(固收类)上升0.9个百分点;信用债与信托计划分别下降3.1与2.1个百分点。从主要资产规模增长来看,投资规模同比增速最大的前三类资产为:组合类产品(固收类)(36.52%)、现金及流动性资产(21.71%)、投资性房地产(20.85%)。

 

降低信用和非标,提升非信用标品投资比例。

 

期货资管最新数据公布

截至2023年8月末,共有129家公司可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其中证监会批设39家,协会完成备案90家。期货经营机构完成备案正常运作的资产管理计划共2164只,较上月环比增长0.56%;净资产规模3037.93亿元,较上月环比增长0.62%。截至8月末,期货经营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本年累计收入61737.34万元,累计支出56883.67万元,行业累计净利润4853.67万元。

 

从产品类别来看,规模最高的是固定收益类产品(698只,规模2085.16亿元);其他依次是混合类产品(689只,规模571.9 亿元),期货和衍生品类产品(658只,规模265.83亿元),权益类产品(119只,规模115.04亿元)。管理方式上主动管理为主,共1707只,规模1917.75亿元。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合计规模1461.12亿元,占比48.1%;其次为自然人,规模559.92亿元,占比18.43%;第三是信托公司,规模366.02 亿元,占比12.05%。

 

期货资管投向债权类资产的规模为2467.17亿元,占比70.71%;投向股权类资产的规模为268.0亿元,占比7.68%;投向期货和衍生品类资产的规模为72.35亿元,占比2.07%。期货资管FOF类资管计划直接投向最多的三家管理人为:上海衍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乾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存续产品中共有470只产品聘请了159家投资顾问。被聘用次数最高的三家机构分别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关注期货资管投资私募的情况。

 

 

机构产品动态

截止二季度,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超68万亿元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超68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27.69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6.25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6.66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4.50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2931.40亿元,私募基金规模20.80万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1.96万亿元。

 

资本市场机构化趋势加速,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快速增长,机构理财业务未来空间巨大。

 

 

银行及理财子动态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央行今年以来已降准一次,降息两次,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明显。本次央行再度降准,可以不断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进一步打开资产端贷款利率下行空间,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向实体让利的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稳投资稳就业力度加大。

 

8月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出炉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8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运行情况:生产供给方面,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0%。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8%,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需求方面,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33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1%。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26%。早前公布的8月货物进出口同比降幅也比上月收窄。此外,就业物价总体向好。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由降转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8月份,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因素叠加,持续恢复基础仍然需要巩固。

 

北交所推出新业务

9月,北交所就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五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北交所将推出信用债业务。本次征求意见,与沪深市场新增债券品类不同,北交所以承接企业债为切入点一体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北交所将建立信用债发行上市审核制度、发行承销制度、债券交易制度等。去年以来,北交所相继启动国债、地方债发行业务,实现了债券市场建设的平稳起步,截至目前累计发行政府债超3.4万亿元,为进一步推进北交所债券市场建设奠定了基础。

 

此次北交所以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为契机,推出了信用债业务,一体构建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基础制度体系,是全面推进北交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持续丰富产品体系、营造良性生态的有益探索。

 

央行、外汇局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座谈会

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研究加大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关工作。摩根大通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瑞银证券、三菱日联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参加座谈会。

 

今年以来,稳外资政策力度持续加码,从年初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央行、外汇局有关负责人与多家跨国公司高管持续见面交流,到7月商务部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常态化交流机制、听取外资企业诉求建议,再到8月国务院发布相关意见、相关部门研究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稳外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升。

 

辽宁省级农商行正式成立

9月22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显示,辽宁农商行于9月19日成立,注册资本为207.89亿元,登记机关为沈阳市浑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营范围为银行业务。去年11月,辽宁省联社曾公告相关组建方案:由沈阳农商银行联合辽宁省内30家农信联社组建辽宁省级农商银行。今年8月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同意沈阳农商行与30家农信联社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机构名称规范为“辽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

 

作为上一轮农信社改革的产物,省联社在为农信社甩掉历史包袱、协调区域农信机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而今管理自上而下与产权自下而上带来的权责不对等、行政干预、窝案串案频发等问题却日益凸显,推进新一轮体制改革迫在眉睫。省联社本身为过渡阶段的非市场化产物,最终改制为银行化是趋势。

 

9月LPR最新公布

9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45%,上月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上月为4.2%。本月LPR报价维持不变。

 

此次LPR维持不变,有利于延缓银行息差缩窄和利率下滑的压力,推动银行保持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持续性和长远发展的稳健性。往后看,四季度随着我国政策预期强化,市场情绪改善,及海外美联储加息预期逐步“达峰”,降息空间将再次打开。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的要求,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第一组10家,包括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也体现了银行在行业内的地位。

 

 

机构交易动态

证监会重磅出手 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

9月1日,在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下发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对程序化交易实施报告管理制度,相关程序化交易投资者需要提交账户基本信息、账户资金信息、交易信息、交易软件信息以及其他信息。随后,监管向券商下发了通知的解读以及合规提示,要求进一步压实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职责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管理职责,强化对高频交易的差异化监管安排。

 

机构条线已制定程序化交易报备流程,并于近期组织内部培训,以确保能够顺利落实监管要求。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1.本材料仅供内部学习、参考,不得外传。
2.本材料所载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收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3.本材料中各类信息仅代表资料收集当日我们从公开媒体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4.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顾问建议、投资咨询、投资建议、研究报告等。
5.市场环境变化,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本材料内容的准确性。
6.本材料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印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