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限内部使用
公募保险及私募信托客群动态

私募积极配置各类ETF产品,已成为ETF重要“买手”之一

随着ETF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策略灵活的私募基金正在成为这类公募产品的重要“买手”之一。数据显示,配置ETF的私募管理人从2018年年中的45家上升至2022年底的248家,近期有多只上市ETF的公告书中现身私募身影,最豪气的一只私募基金持有ETF超21亿份。截至2022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占比近七成,为ETF主要持有方;其中私募(包含信托)的日均持仓约1783亿元,占整体ETF规模约15%,为最大持有机构。

 

ETF具有分散投资、费率低、流动性好等优势,而且各类宽基、行业ETF品种越来越丰富,已经成为一种优秀的投资工具。主观或量化等私募配置ETF产品,可能是出于组合管理、分散风险、套利策略、行业配置等考虑,同时也部分私募通过买ETF感知市场资金变化、跟踪行情等。

 

首批科创100ETF上报

8月10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显示,银华、博时、鹏华、国泰基金等四家基金公司上报的“上证科创板100ETF”申请材料已接收,距离上证科创板100指数的正式发布仅仅3天。上证科创板100指数,是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将与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反映科创板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科创100指数具有高成长、高盈利、重研发等特点,相关ETF填补了现有科创板中小市值公司的产品矩阵,预计将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增量资金,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工具。

 

又有多家机构获批QDII额度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今年7月末,共有186家机构投资者获得QDII投资额度,累计批准额度总数达到1655.19亿美元;其中,7月有19家公募基金公司新获批18.4亿美元的QDII额度,此次名单中摩根士丹利、汇丰晋信、上银等3家公司首次获得QDII额度,新获额度均为1.2亿美元。目前累计批准额度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易方达、华夏、南方,分别获得了76.8亿美元、66.8亿美元、59.4亿美元的QDII投资额度。

 

在QDII额度发放常态化、海外市场投资机会展现的背景下,近年来基金公司积极布局QDII业务,满足投资者海外布局的投资需求。今年以来QDII基金业绩表现也十分亮眼,提升基金公司的布局热情。

 

又有公募老将创业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备案登记名单,“上海启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7日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超,拥有十多年资管行业从业经验,曾经是易方达基金的基金经理,曾管理易方达积极成长混合基金6年多,取得翻倍收益;王超还在广发资管担任过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总经理助理,2023年上半年自主创业,创立私募基金。

 

“南京泱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是同日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其总经理是华泰柏瑞基金原固定收益部总监陈东,他曾管理十来只公募债券型或偏债混合型基金,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回报,他在银行、公募、私募具有十多年的投资交易经验,如今自己创业。

 

公募基金一直都在为私募行业大量输送人才,这样的进程在近几年一直在加速。私募投资策略更灵活、投资限制更宽松,可以更好践行投资理念。近期市场低迷,指数在低位震荡,很多行业乃至优质个股都拥有了较高的投资价值。从长期收益率的角度,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进入时点,也是一个好的“奔私”时点。

 

年内已有10家基金公司增资

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基金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举动变得日渐频繁起来。Wind数据显示,截止8月5日,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国融、中信建投等10家基金公司先后增资,而在2022年,基金公司增资次数更是高达13次,相比之下,2021年仅有5家基金公司增资。部分基金公司更是频频增资,自2022年以来,湘财基金、路博迈基金已经连续两次增资,国融基金、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更是已经连续三次增资。

 

增资可以增强基金公司的资本实力,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也有助于基金公司的战略布局和业务拓展。同时,也不乏一部分小型基金公司由于自身特殊原因仍挣扎在盈亏线上,需要通过“输血”来摆脱短期的困境。

 

公募基金降费降佣靴子正在逐步落地

日前某证监局传达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其中明确调整佣金一些细节:如被动股票型基金产品不得通过证券交易佣金支付研究咨询服务等费用,且交易佣金不得超过市场平均佣金费率水平;其他类型基金产品可通过证券交易佣金支付一定比例的研究咨询服务等费用,但交易佣金费率不得超过市场平均佣金费率水平的两倍。

 

降低交易佣金费率是继基金管理费下调之后的又一举措,也符合推进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初衷。长期来看,降费有利于降低基金投资成本、改善投资体验,鼓励投资者的长期持有行为。伴随着交易佣金的调降,虽然券商短期销售基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但也倒逼券商代销业务积极转型应对。投顾或将成为券商代销改革的一大重要方向,基金投顾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上市公司出手布局私募产品,量化策略备受青睐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8日,今年以来已有8家A股公司发布了购买私募基金产品的公告,认购金额合计超7亿元。与2022年下半年相比,环比增幅7.88%。2022年下半年,5家上市公司共认购了17只私募基金产品,认购总金额约为6.6亿元。上市公司对量化策略情有独钟。今年获得上市公司认购的8家私募管理人中,3家私募管理人的核心策略为量化CTA策略,还有2家私募管理人的核心策略为股票量化多头策略。

 

在打破刚性兑付、利率下行以及私募合规性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逐渐进入上市公司的视野,对其投资吸引力不断提升。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比较偏好低波动、收益稳健、安全性高的产品。近年来,量化策略的综合体验优于主观多头,不仅回撤相对更小,超额收益也比较稳定,更符合这类资金的要求。

 

公募扎堆设立财富子公司

随着财富管理时代来临,头部公募基金正积极着手布局相关业务。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易方达基金设立基金销售子公司易方达财富的申请文件已于7月21日获提反馈意见。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嘉实、国金、中欧、九泰、华夏、南方、万家、博时等七家公司旗下销售子公司获批。另外,银华基金申请设立银华财富已于去年年9月份获得证监会反馈意见。此外8月14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显示,广发基金设立境内子公司的申请目前处于接收材料阶段。目前11家排队待批的基金公司境内子公司申请,有5家于年内提交。再加上于年内获批的嘉实国际,以及年内已开业的睿远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开业、汇添富美国子公司正式开业,2023年堪称公募基金频繁“落子”之年。

 

长期来看,公募基金财富子公司将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加速向“买方模式”转型,继而为财富管理机构创造更大的业务空间,推动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知名私募投资经理的最新持仓浮出水面

截至8月15日,目前一共有22家百亿私募旗下产品现身在35家已披露二季报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其中高毅资产邓晓峰、卓利伟扎堆重仓进驻华峰化学。前知名基金经理周应波掌舵的上海运舟资本旗下三只产品扎堆福元医药。私募大佬葛卫东减持了AI龙头股科大讯飞325万股,而游资大佬章盟主的妻子方文艳在二季度现身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有科大讯飞3276万股。

 

在宏观经济数据表现较弱背景下,投资端对于政策面预期有分歧,但认可长期布局窗口价值。

 

多家私募遭中基协点名

近日中基协发文表示,将注销北京泽盈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8月至今,中基协、各地证监局亦对多家私募处分或开出罚单。年初以来,强监管信号凸显,截至8月14日,共有2055家私募被注销,其中,中基协对1616家私募进行注销,占比达78%,这一数据更同比增超320%。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注销数量大增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于私募行业的规范管理态势明显增强。上述背景下,私募还应加强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以避免被市场所淘汰。

 

私募监管日趋严格,相关专题值得密切关注,同时考虑到“扶优劣汰“的理念,对于头部私募更应侧重服务。

 

量化私募发行热度不减

私募排排网的最新数据显示,虽然7月私募整体发行疲弱,但同期量化私募产品却一共备案了265只,占到备案产品总量的34.15%。截至7月末,26家百亿量化私募年内平均收益为6.94%,其中25家录得正收益,占比高达96.15%。不过,随着策略拥挤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体超额收益递减。在此背景下,不少量化私募寻求在量化小市值策略上有所突围,但也仍有一些量化私募依旧坚持全市场量化选股策略。可以预见的是,目前规模已超1.5万亿元的量化私募行业正进入一个增速趋缓的阶段,未来行业需要高质量发展,竞争也会更精细化。

 

量化私募管理人在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后续对于量化机构的特色服务与业务模式可重点梳理推进。

 

海通证券场外基金综合服务系统“e海通合”落地 

8月10日,海通证券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近期公司先后落地两只券商结算模式FOF公募基金,分别采取客户端和直连两种模式,在公司进行场外基金交易,标志着公司机构业务场外基金综合服务系统“e海通合”的交易解决方案在公募基金客户服务方面得到全面实施。

 

机构业务竞争愈发激烈,海通场外基金全方位创新型综合解决方案值得我司学习借鉴。

 

7家险企获批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8月14日发布的批复信息显示,同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准予开业,经营区域为全国。

 

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即将正式揭牌,迎来首批入驻机构未来借助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中资再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有望增强。

 

上半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获得“爆发式”增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人身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3.38%。据西部证券策略研究团队测算,预计今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增速将恢复至8%左右,保险资金权益仓位将回升至13.5%,下半年险资有望为市场带来近3500亿元的增量资金。

 

险资偏好高分红率的优质龙头股,包括像消费、先进制造业、通信运营、新能源等,业绩优良的行业和板块,可重点关注头部保险,加强研究服务,拓展合作机会。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1.本材料仅供内部学习、参考,不得外传。
2.本材料所载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收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3.本材料中各类信息仅代表资料收集当日我们从公开媒体资料中获取的信息,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不对本材料内容的更新、修改负有主动通知变更的责任。
4.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顾问建议、投资咨询、投资建议、研究报告等。
5.市场环境变化,公开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本材料内容的准确性。
6.本材料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印和发布。